《一级方程式》教案设计说明(水平三)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借鉴美国SPARK教学理念,落实“互动效能”教学法,把“趣味田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力求做到“少教多练,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主体能动性,转变教师角色,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课以《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教材为依托,通过趣味田径多项技能组合练习及班内小组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对趣味田径的兴趣和愉悦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动手,人人参与,合理布置场地,有效组织练习,共同完成本节课内容。通过本课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小组间相互配合遵守规则的竞争和意识,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同学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能为团队贡献自己力量。
二、教材分析
第一方程式赛跑是《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水平二第10节课的内容。趣味田径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某些有趣味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取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形式进行练习,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少儿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本课第一方程式赛跑旨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从而增强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及时对快速跑中各项障碍作出判断,进而发展学生速度、柔韧、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此教材内容课借助趣味化体育器材在障碍内容上创新更迭,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使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本课内容为曲线障碍跑、走过平衡木、跨越小垫子、钻过呼啦圈等障碍跑项目。教学重点为运用多种方法熟练越过障碍,难点为连续快速安全的越过障碍并遵守活动过程的各项规则、按要求完成任务。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生长发育上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骨质轻薄易折,肌肉力量发展较弱;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喜欢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乐于参与团队竞争;但自我保护、他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应着力强调时刻注意安全问题,设计活动强度适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通过团队趣味竞赛形式实现本课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一方程式赛跑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跑、跳、跨等方法越过障碍,能够迅速反应出应对障碍的方式方法并正确实施;能在10秒内快速安全通过小河沟、独木桥、钻山洞障碍跑,能在15秒内快速安全通过小树林障碍跑。
2. 使95%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障碍跑形式,能够安全、有序地积极参与到小组练习中,同时发展学生自身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在游戏竞赛中能在45秒内安全通过四项障碍,并能有序配合其他组员完成游戏比赛。
3. 在团队合作与竞赛活动中培养团队荣誉感、规则意识、协作能力,增强自我保护与他人保护意识,培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互帮互助的意志品质。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能够认真观察,相互鼓励并评价出小组队员是否合理越过障碍。
五、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将海娃送信情景寓于班级团队中,选取各组组长为四小队游击队队长导入课程,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并下命令四小队长分别带领本组队员到各自场地进行热身活动,充分活动全身各关节,结束后立刻站好一列横队组长举手示意。
2. 技能学练:
A. 各小组有序到达指定场地,认真学习任务单要求并按要求自行尝试练习。自我合作中自行学习,做到少教多练,学生自主练习。期间教师四小组循环指导。
B. 四小组顺时针交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穿过小树林、过草地、摸石过河、横跨嘉陵江)
3. 体能练习:组长带领组员确认比赛规则、要求,首先四项目通齐练习其次组间竞赛。每人练习两次,比赛一次。
4. 放松活动:在节奏音乐下选用SPARK中的放松舞蹈,伴随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放松。圆圈内师生相互点评交流本课心得。
六、教学策略
在借鉴美国SPARK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落实“互动效能”教学法,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运动意识。本课主要运用133课堂管理策略、小组互动分享学习策略、目标导学策略、游戏竞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评价方式上,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