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95970
当前在线 3871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发表时间:2017-05-05阅读次数:1479

      本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如何才能把这册学好,在这里我将通过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试述我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的分析 
一、下面我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生物的分类,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是尝试,这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未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以马为例介绍了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这也符合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在让学生懂分类的思想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二、学情的分析  
    中学生一般介于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个体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在认知思维及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认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初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具体可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能运用假设进行思维。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按照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并能脱离具体事物的支持,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思维具有预计性。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头脑中会事先呈现诸如打算、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性因素,并在其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3 .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增强。中学生能够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在一记忆方面主动性在增强,可以主动确定识记目标,寻求相应的识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为准确。但是他们在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上还不够成熟,分析问题常常不够全面,且易出现极端的思维。 
    4.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能跳出思维的旧框框,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课标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结合以上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根据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多少有点收获,并把这种理念带到教学当中去,慢慢的摸索,试用课型:要素组合方式。课堂中注重教学形式的转变、注重动静转化、强调学生对重难点的强化次数在不同的表现呈现方式中得到实现。要做到这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吃透教材,注重学生原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2、把内容分成几个板块,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充分的预案,确定重难点。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经验,设定活动或大概确定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初步设想。4、根据内容,初步确定通过哪几种方式来实现对同一内容的强化次数。这是我参加MS-EEPO后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如何更好的用要素组合方式来上好生物,还需要广大的生物教师,一起更深入的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国培中有效课堂的做法,来共同切磋,以便让生物课堂能更有效的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