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413686
当前在线 9989

市南区关于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17-05-10阅读次数:4973

南区关于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张培欣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余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以《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改进指导意见》为导向,借鉴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指导思想,正确领悟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市南区将在“互动效能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科学完善的《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生全面发展服务。特制订市南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行动框架。

一、强化体育课  让有效教学走进活力课堂(指导思想)

第一条  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教学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教学组织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重点选用《spark课程》和《少儿趣味田径》教学用书,学习领悟健身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

第二条  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学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识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基础运动的动作方法融入游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锻炼性和集体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重点选用《少儿趣味田径》和《让我玩》教学用书,学习领悟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

第三条  初中学生体育教学以基本运动能力及自主健身行为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多个运动项目、多样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重点选用华东师范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和《少儿趣味田径》教学用书,探索初二学生男女分班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教学形式。

二、基于课程标准  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教什么)

第四条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提出的“一校一品”的构想,立足于区域、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积极构建“基础+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即“42”体育课程体系。四项基础的运动技能:田径、体操、武术、体能;两项运动技能:一项是普及层面的学校特色项目,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一项是学生自选的项目,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菜单式体育学习。

第五条  依据市南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行动框架,结合学校师资、场地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计划。实现课程目标与水平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效对接。

三、加强课题引领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怎样教)

第六条  加强目标定位、课堂时间管理、巡视指导、教学评价、教学学法指导等五项基本研究。在完善课堂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有效的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实践操作问题,重点落实目标导学策略、分组策略、规则约束策略、巡视指导策略、四段双检策略、133课堂管理策略、比较体验策略、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游戏竞赛策略等。全面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七条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互助分享教学模式、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理解性游戏教学模式等科研成果的落实力度。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加强教学模式的融合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保障课程顺利实施(资源保障)

第八条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该利用班主任、家长、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体育特长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俱乐部的教练员等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九条  重视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引进。实施过程中,除了根据国家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配备器材以外,还应该将spark、趣味田径、球类教学相关简易器材等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配齐。对现有的体育设施器材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创造性的应用新兴的体育设施与器材,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第十条  重视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课以外,还要将体育节、体活课、选修课、大课间、课余训练、运动竞赛、节假日的亲子活动和班队活动等进行课程化的研究,学校应从管理和制度上基于保障,每天至少花60分钟参与团体性的身体活动,这会让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掌握程度越来越高。此外还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有组织的游戏比赛以及各种运动项目。

第十一条  重视互联网+教育等信息资源的开发。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体育信息与知识,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积极开发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课程和微视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建立促进教师提高、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管理制度保障)

第十二条  建立促进教师素养提升的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学科素养培训,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三方面考核评价;推行学科独具特色的“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学有所获。

第十三条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体能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更多地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成长记录袋等,采用等级评定和评语式评定相结合,收录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资料。

六、加强对外交流  做体育教育的领航者(成果意识)

第十四条  借助《中国学校体育》网络教研平台,通过 “网络教研”“远程教研”“跟进式教研”等形式,以“模课—磨课—悟课”为基本方式,提高校本集备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第十五条  借助“全国体育教学联盟”、“国培、省培、市培”等平台,加强对外交流力度,打造具有市南特色的教科研名片和一批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

第十六条  借助区域学区教育的研究契机,进一步推荐学区化体育教研联合体的建设,围绕着“互动效能  让有效学习走进活力课堂”这一主题,以“初小衔接”“合作学习”“小班化研究”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打造区域、学片联动教研的领航者。

七、成功案例  实现课程改革的高位引领(借鉴)

第十七条  嘉峪关学校的“1X”工程、市实验小学“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大学路小学的趣味田径项目、福林小学的spark课程、镇江路小学的校园手球、太平路小学的校园足球、定陶路小学的校园排球、24中的模块化教学、八大峡小学的选项走班教学、26中的协作教学、文登路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北京路小学的跳绳大课间、榉园学校的专题活动月、51中体育选修课、区实二《让我玩》项目、金门路小学俱乐部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