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71746
当前在线 23141

“互联网+”课题组召开区域优质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6-09阅读次数:6439

201765日下午,“互联网+背景下的优质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在中心601室召开了“优质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研讨会”,课题组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陈凯泉教授前来进行指导,教育中心董坤凌副主任主持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科研部于泳老师向陈教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汇报了前期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信息部杨瑜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区域优质学习资源评价实施方案(第一稿)已初步形成,方案主要由评价对象、样本选择、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流程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作为评价方案的核心主体部分,区域优质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也已初步构架,共分为十一类指标,28个一级指标,99个二级指标以及评价标准若干条。

接下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陈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针对具体标准修订的研讨。教研部关茜、解育红主任提出资源评价和审核的机制可以参考一师一优课的推选办法来进行,但要注重质量,避免资源上传后的良莠不齐;于文、李莉老师分别就学科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资源使用目前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评价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信息部李靖、杨瑜老师从技术实现以及资源推广使用的角度提供了评价实施的多种方式;信息技术教研员姜蓓、王洁老师引用了部分学校应用学习评价系统的案例为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大家围绕主题集思广益,对评价体系的修订提出了诸多有效建议。

陈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资源评价体系的形成,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比如,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中更多注重资源的教学内容与技术规范,新的资源形式日益丰富,标准也应对科学性和艺术性予以适当体现;过去一些对技术指标的要求,现在的平台技术已经能够解决,可以适当删减;资源分类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前较少但根据发展趋势判断有可能盛行的资源类别要在指标中有所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不宜过于繁缛,指标要清晰可操作,资源类别不易分得过多、过细,可做适当整合。

董坤凌副主任最后强调了研制区域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开展标准化研制,是我区资源建设工作品质提升的具体体现,有了评价标准,教师在开展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时候才能够有依据,有方向,标准的推行也会带推动更多的教师研发和使用教学资源水平的提升。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可以作为区域开展优质资源评比活动的依据,以评促建,推动我区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