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398114
当前在线 3134

中年级语文科普类童话故事趣味性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6-14阅读次数:5668

科普类童话故事趣味性教学策略

青岛金门路小学 郑书画

科普童话是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和激发孩子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的一类文体。那么,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积极性,使这些科学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呢?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活动,童话学习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判断意识和全面的思维方式,对学习的热情主要因主观感性的判断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的科普知识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结合丰富的课堂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从而为科普类童话的教学增添趣味性

童话阅读该是极有趣的一件,但是一旦成为阅读的范本,成为语言学习的凭借,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这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形式单一,往往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活动。因此,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阅读的组织形式,读、看、讲、演、编的立体童话阅读过程,让读书活动、语感培养和学生的成长同步,使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内涵能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为例,拟做出几个环节的尝试:

1.讲一讲。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组合课文的语言,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是一个饶有趣味说话接龙的游戏,学生在一天,小骆驼正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跑来了的引导下,你一句,我一句,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自由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2.演一演。品读课文时, 转换角色,师生、生生表演小红马与小骆驼见面情景,并进一步引学生结合关键词语,通过课本剧表演,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3.读一读导课时,引导学生读好课文题目,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表达到不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样的意思,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表达。训练的基本策略是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课文中妈妈告诉了小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要求学生将妈妈的话变成小骆驼的话,通过角色的转变,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4.说一说,写一写

进行扩展说话——“我应该感到自豪的是……”,让学生审视自己,在审视中提高自信心,强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了小红马,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故事?借此,围绕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积极地进行语言的实践,完成从阅读——感悟——积累——运用全过程。

学生想象小红马与小骆驼的第二次见面的情景,是对故事情节的再创造,也是将课文中的语言转换为学生自己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是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内化语言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并能及时完成语言内化到外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因为情境的创设,增加了许多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科普类童话故事趣味性教学策略的一点粗浅的思考,多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