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青岛市实验小学为培育“思维活、能力强、品格优、身体健、潜力大”的市实验学子再度启航。学校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STEM+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引领,聚焦核心素养“三精神、四能力”,架构“1+GD”国家课程创新化实施体系,全力聚焦课堂研究,将核心素养细化解读为20个微指标,制定微指标评价标准。学校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方法,对微指标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以此促核心素养扎实落地,掷地有声。
学校将核心素养解读为“三精神、四能力”20个微指标。“三精神”,即平等心:平等意识、现代公民意识、胸怀宽广;坚毅志:专注力、忍耐力、坚持不懈;创新欲:好奇心、想像力、批评性思维、创造力。“四能力”,即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口语及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管理、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独立能力、知识迁移;实践能力:行动力、动手能力。
在国家课程“1+GD”创新化实施中,“1”指的是国家课程,或者称为基础性课程;“G”是“普适性”的英文general首字母,每门国家课程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关键能力,拓展一门全员参与的普适性课程;“D”是“多样性”的英文diversity的首字母,各年级各学科可以结合班级特色、学生特点拓展多门适合、顺应学校“三精神、四能力”落实的课程。
期初,每个学科在专家指导、不断论证中,按照“1+GD”课程框架,确定了“三维度立体式”的点线推进实践方案。本学期,教研组中每位教师将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教研组研究发展方向,分别在“1”、“G”、“D”的全面深化中进行精彩展示。
3月20日,维度“1”国家课程的研究课展示活动正式开启。三位语文老师莫晓云、王新玲、纪婉琦分别执教了六年级《如梦令》、五年级《我和祖父的园子》、一年级《小青蛙》三节课例,首次带领大家聚焦微指标,深化语文核心素养。三位执教老师立足语文学科本真、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以批判性思维、口语及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独立学习作为重点落实的微指标,精心设计教学,精准指向目标、简约课堂板块,全体达成育人效果。观摩老师也以微指标为落脚点,提炼教学环节之亮点,查找课堂落实之问题,梳理教学实施之策略。一天的研究,从上午10点半直至下午4点,大家收获着,成长着、践行着……老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将语文学习引入更为深层次的能力、素养的提升。
学校期望通过“1+GD”国家课程创新化实施体系,让老师们提升素养有抓手,落实育人目标有入点,在持续深研、深思、深行中,“三维度立体式”研讨将助推市实验小学教学研究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