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0870225
当前在线 6296

对话 | 刘向永-高建君 学科素养如何培养: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向和展望(三)

发表时间:2018-09-26阅读次数:3621

教的目标——炫耀锄头还是种出庄稼?

高建君:华为的老总任正非说过这样一句话:工具不应该是方向,用好工具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方向。锄头是种地用的,不能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炫耀锄头的现象。例如,高大上的3D打印课,如果创意不是学生的,设计不是学生的,建模过程不是学生的,只是打出的产品送给了学生,那就不值得炫耀;热闹忙碌的机器人课,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没有参与算法的设计,只是复制了教师的程序,让机器人按教师的演示动了起来,那么,学生最终解决的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他的想法。所以,不同的课程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课程价值,用了技术的课堂和主动用技术解决了问题的课堂肯定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炫耀了技术,学生只是不需动脑的“跟屁虫”;后者,学生经历了探索、琢磨、尝试、改进等一系列的思维体验,形成了可迁移的学科能力,种出了庄稼,即学科素养获得了提升。因此,要从偏重工具的教学,转为能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

                                        

刘向永:您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阐释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技能化倾向问题。受工具理性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信奉“什么实用教什么”,信息技术课程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追求细化、烦琐的操作训练导致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但是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改变为熟练地掌握孤立的操作而教的局面。李艺教授曾经说过:“当我们摆脱单纯技能训练的藩篱时,于教学便是一种解脱、超越,于学生便是一种拓展、升华,真正达到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实现的最佳境界。”对此,我是深感认同的。即使我们今天脱离了传统的办公软件内容,似乎机器人教学就是好的教学,实际上是吗?如果我们不能够让学生亲身地探索、体验和创造,那么机器人教学仍然不会取得良好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工具本身带来的意向性影响,机器人、3D打印等工具,给予了学生更多创造的机会,会潜移默化地带动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就如同汽车和自行车,虽然到达多远是由人决定的,但汽车给予了可能,人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出行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