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415080
当前在线 6592

《初中生物实验器材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

发表时间:2018-11-30阅读次数:4463

    为深度研发推广获奖成果,提升教学质量,20181114日,在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举办了《初中生物实验器材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暨学科教学现场会。

    本次活动由城阳区初中生物教研员吕慧玲主持,青岛市初中生物教研员张玉坤主任、各区市教研员及学科骨干教师代表、城阳区全体初中生物教师共200余人参加。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北京市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赵新颖博士,赵博士以严谨的态度、新颖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做了题为《换个角度谈科普》的精彩讲座。赵博士通过“青蒿素—诺贝尔奖”、“公主驾到”、“科学家的司机”等多个生动的科普案例,帮助大家深刻的认识什么是科普、怎样做好科普、科普促进科研及引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讲座结束后,赵博士与现场老师就转基因是否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收益匪浅。


    下午,城阳区教研员吕慧玲老师和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李连梅老师精彩呈现了2节公开课。吕老师善于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通过演示实验,拓展视野、变抽象为直观、培养逻辑思维,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对生物实验教学具有示范意义。李老师通过自制的实验教具和模型,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李连梅老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涌现出一个个师生互动的小高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课后,吕老师介绍了在准备课的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及运用的实验器材。两节课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没想到不起眼的生活用品甚至是生活废品有这样巧妙地用途。平度教研员于秀芹老师认为吕老师的《鱼》一课可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首先是“奇”,用小篆的“鱼”字来导入,让学生体会象形文字,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二是“妙”,吕老师从生活中的现象谈起,从外部形态谈到生理功能,层层深入;三是“新”,实验材料新,用蔬菜汁代替墨水,渗透关爱生命的理念;用凡士林逆向涂到测线上的方法新,效果好,且简便易操作,具有可借鉴性;四是“高”,效率高,小组有合作有分工,实验和理论推理相结合,既培养了能力也顺利完成实验教学。

    西海岸新区教研员桑海玲老师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非常感兴趣,她认为李老师的课实验器材生活化,创新的利用废弃得酸奶瓶、输液器、廉价易得的气球等物品制作实验装置,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采用重铬酸钾酸溶液检验酒精,能让学生直观看到发酵过程能够产生酒精,比用鼻子闻气味要严谨科学得多;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最后,赵博士就两节课进行了总结发言,赵博士高度赞赏两位老师能够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完成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用毛笔来模拟鳃丝、用护手霜(凡士林)涂抹测线、用废弃物品餐盒、牛奶瓶等制作实验装置等。赵博士还就实验器材生活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老师们能够多多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做一个有心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