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推广改革成果,助推市南区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实施,2018年12月20日,青岛市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成果推广启动仪式暨市南区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推进会在市南区实验小学举行。青岛市教科院孙金宝老师,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矫自庆副院长、陈浩博士、徐汉朋博士,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室关茜主任以及来自全市的150余位体育教师参加了活动。
启动仪式由市南区体育教研员张培欣老师主持。青岛市教研员孙金宝老师指出,近些年市南区体育课程研究成果丰富,要科学、高效、严谨的转化与推广研究成果。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成立课题组;建立试点单位,以点带面的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整体发展。对于课的呈现方式,孙老师告诫与会教师要回归课程本身,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体育社团与校本课程。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矫院长通过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的课堂落脚点,提出“观摩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等问题,指出课堂上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发展孩子们的技能、提高孩子们的体质水平,是每位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青岛嘉峪关学校王钦呈老师代表市南区作《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思考》的经验交流。互动效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中介媒体,是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体育课程结构,而体育课程与教学结构的形成反映着某种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特征。在借鉴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等国内外先进模式基础上,通过多年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新精神,结合实践经验提升形成了课程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集合体,倡导在师生、生生、组间互动中探究新知,倡导和谐互动、有效互动,强调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强调课程一体化、运动技能、运动负荷及评价反馈四个关键要素。
市南区实验小学邢中辰老师和新世纪学校江云飞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以《篮球运球组合》为载体,分别展示了自我运动效能教学模式和合作竞争教学模式。邢中辰老师主要围绕效能信息、效能期待、效能实现、效能提高与体育教学学习方式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展示。“自我运动效能”既是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策略,更是教学思想。“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发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江云飞老师的展示借鉴了美国运动教育模式,是采用超级团队、异质分组、大单元授课、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团队评价等基本操作策略的一系列相对稳定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具有有效利用差异、合理利用竞争、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等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运动和学习环境。
青岛朝城路小学薛婓以《平衡与支撑》为载体展示了互惠式教学方法。互惠式教学方法其主要特征为社会互动、互换、接受和提供即时的反馈,即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标准为指导。其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角色是作出所有关于学习题材、标准和课的组织措施的决定,并提供反馈给观察者;学习者的角色是要以一种搭档关系工作,搭档中的其中之一是练习者,由他(她)来执行任务;搭档中的另一位是观察者,由他(她)来使用由老师设计的标准表,提供即时的和持续的反馈给搭档。在一轮练习结束后,练习者和观察者交换角色。
来自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的两位专家教授高度赞扬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以及此次活动的举办。陈浩博士在点评中指出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强调教师要注重孩子的发展以及生命的成长,特别是发展突出的学生以及相对后进的孩子。同时指出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新的现象、新的技术、新的运动效能的出现,以及孩子们的运动技能一天一天的提高,对教师在身体素质上、知识上、职业理念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鼓励教师们要经常聚在一起去交流、去讨论、去学习,并肯定了邢中辰、张云飞两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徐汉朋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三位老师的体育课上得非常精彩,让孩子们真正的享受到了体育课的乐趣,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已学到的技能与知识用于生活,并转化为能力,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龙头区域,近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在体育课程改革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学研讨会为区域教学研究成果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助力优秀教师个体、群体发展。大家也纷纷表示会借助区域资源优势,以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在教育前沿孜孜求索、砥砺前行,共同谱写市南体育教育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