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整合主题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我们都知道,课程整合能缩短教学课时,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真正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我们首先将本册教材中的五首诗歌分类,确立主次:《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歌词,叙事诗,只要学生大体了解就行;《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问银河》充满了童趣和绮丽的遐想,其中有精练的语言, 鲜活的动词, 丰富的想象与构思, 纯真的童心,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 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因此作为范文学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讨论和制定课时计划,确立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
1.运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单元45个生字,认识“身、矢、色、舌”四个部首,认识19个汉字。
2.能运用“借助动作想象画面”“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粘贴图画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背诵课文。
3.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问银河》三首诗歌中美丽的遐想,纯真的童趣,扩展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大体了解叙事诗的特点。
4. 运用“我想变——”这个句式,模仿诗歌进行语言练习;练习以问答的形式,用上好词尝试创作儿童诗并进行修改。
5. 拓展阅读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通过学生个人朗诵或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积累的诗歌,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八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问银河》三课的生字。
【教学目标】
1.初读三首诗歌,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场景,感受少年儿童在夏天和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绮丽遐想。
2.运用归类识字法学习上下结构的生字“赤、奋、伞、宇、宙、着” ,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妹、咬、粗、坝、相、透”,小组合作学习“游、轮、郞、银、梢”。
3.指导学生找准关键笔,确定好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每个生字写规范、漂亮,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速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雨后》
【教学目标】
1.通过组词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射、戏、短、柄四个生字,了解“身、矢”做偏旁后笔画的变化,注意左右结构的生字左窄右宽的规律,以及不同字左右高低不同。随文识记“劲”。(过字词关)
2.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想象画面朗读课文《雨后》,把课文读好,并运用这种方法小组朗读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尝试背诵。小组共同学习课文诗歌《春天》和《我想》(过朗读背诵关)
3.通过课文朗读、表演、背诵,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渗透德育目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目标】
1.通过组词巩固前面两节课学习的生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眨、拦”两个生字,关注相同结构字的不同特点,“眨”左收右放;“拦”左放右收。通过“热”的古今字形的对比观察,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复习“想象画面加上动作体验”背诵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并运用画面朗读背诵三步法朗读背诵课文《春天》《夏天的歌在哪里》。
3.运用“我想变——”这个句式,模仿诗歌进行语言练习,扩展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练习用上好词将《夏天的歌在哪里》写生动。
4.通过课文朗读、表演、背诵,进一步感受夏天的池塘的美丽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爱,渗透乐于助人的精神。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问银河》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并回顾写字方法。
2. 学习“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背诵法”,尝试用这种方法背诵《问银河》、《浪花》《小鸟音符》
3. 通过读诗、赏诗发现几首儿童诗共同的写作特点——问答式,感受儿童诗想象大胆、充满童趣的特点。
4. 能根据事物的特点,正确的使用形容词,让语言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有趣。
5. 在进行朗读背诵等形式的积累后,学生能尝试用问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尝试创作儿童诗。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阅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童诗,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2.指导学生模仿、创作一些简单的儿童诗,用诗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用上好词进行修改,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部分生字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知道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故事。
2.通过查字典学会“贺、希、勇”三个字,归类学习生字“敢、敬、敌”,认识偏旁“色”和“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王、巾、仇、死、埋、艳、健、关、康、迷”。
3.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好每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生字左窄右宽或左右等宽等特点,注意上下结构的生字上下紧凑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写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巩固识字方法。采用辨析形近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扬、战、顺、爱”四个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快乐的节日》,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3.引导学生按顺序从周围和人物活动两个方面仔细观察画面,再小组合作朗读诗歌,了解当时的形势和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学习他机智勇敢的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4.推荐阅读儿童诗《小螺号》。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成果呈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个人朗诵或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积累的诗歌。
2.欣赏同伴们创作的诗歌,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从而让孩子们觉得写诗并不难。
3.继续修改自己创作的诗歌。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单元整合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字词教学整合、诗歌阅读教学整合、拓展运用展示教学整合。
1.字词教学整合
在学习主体课文之前,将五首诗歌的生字系统整理,安排了两个课时的集中识字,通过采用归类识字、集中识字和自主识字等识字策略,解决单元识字重难点,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诗歌阅读教学整合
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三篇主体课文的教学,即每篇主体诗歌最少带两首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不仅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了。
3. 拓展运用展示教学整合
这部分我们也分为两个课时,一是拓展阅读,进行诗歌创作;二是成果展示。拓展阅读的诗歌是我们两个学校的老师共同搜集的,选择的是与本单元主体诗歌有关联的,或同一体裁,或同一表达方式,从而在阅读中巩固课堂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方法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并进行修改,使学生在这一组课文教学中“举三”再“反一”。成果呈现时,由学生自主选择展示方式,或个人或与同学合作;或朗诵或小品表演;或表现名家诗作或诵读从学生优秀的创作,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市南区二年级本主题单元研课团队——莱芜路小学二年级团队潘红旗、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