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79874
当前在线 8765

德润童心-落实德育一体化实施纲要的案例交流

发表时间:2017-06-15阅读次数:4776

润童心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圣人先贤对于“德”的论述比比皆是。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朱熹说: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所独得。《吕氏春秋》中也曾提到君子反道以修德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没有放松对高尚德行的追求。

在这个不敢扶摔倒老人、不敢喝国产奶粉的年代,很多人心中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离“德”越来越远了呢?鉴于这样的背景与环境,出于国家百姓对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视与关注教育部于2014年4月发出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中央意见的指导下,20164月,我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出台,纲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14 学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了活动建议,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

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则突出了审美情趣、审美创造、爱国情怀、美化生活几个范畴。相较于数学课的严谨、语文课的森严,美术课的人文性、形象性或许更容易将道德的点滴融入学生心灵。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课例,我区美术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有一课——《认识抽象画》,主要以认识西方抽象派艺术大师波洛克和他的“滴流”画法为教学重点。克的画风潇洒不羁,如若只将视角聚焦于他身上的话,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其实在遥远的东方,在我们的祖国,也有一位画家,他手持毛笔和彩墨,塑造了有别于西方的东方抽象韵律——他就是吴冠中。所以,在了解了波生平和他的艺术风格之后教师出示了吴冠中的作品,并为学生热情的介绍了这位最喜欢的国画大师。接下来,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作品局部,分析其中点、线、面的构成,深入探究画者行笔运墨的深意。有了这样的环节学生们对国画好感倍增,小脸上都升起了冉冉的民族自豪感。在实践环节,孩子们也更乐于用国画的形式来表达,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这符合美术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中提出的体现爱国情怀的要求。通过中西方艺术作品的比较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这种爱国情怀的渗透不仅出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之中,从小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在执教二年级《绘画中的节日》课时,教师与孩子充分欣赏了我们国家不同民族节日活动的视频、照片和绘画作品。通过语言的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节日和庆祝方式。虽然民族众多,但是我们能够幸福和睦的生活在一起,这是多么融洽的一件事啊!我相信润物细无声,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其效果远胜于生硬的说教和灌输。

除了爱国情怀美术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中还提到了审美创造的培养,建议美术学习中运用“综合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试问近期什么最红火?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电商双十、双十二过,又迎来了六一——年中节。每逢如此这般的购物狂欢之后,新闻都会报道有关快递产生的垃圾问题确实,每个家庭都会隔三差五的堆积一些网购产生废旧纸箱和泡沫包装,在垃圾分类没有落实的当下,这些“废品”通常就是一扔了之,让人不禁为产生的环境问题而担忧。幸好,在我们的美术课上,有好多节变废为宝的课程。例如:在学习《神秘的礼盒》一课之前,教师请学生搜集家中相对完好美观的盒子、捆扎生日蛋糕用的丝带、漂亮的小纸片、吃糖后留下的糖纸饮料瓶盖子等废弃物带到学校里嘱咐学生不要因为这节课再去购买一些新的物品老师的心思,学生们心领神会,其实孩子是最关注环境问题,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通过课上的赏析和探究,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巧手将这些即将进入垃圾箱的废弃物变成漂亮的礼盒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制作了一个个构思巧妙的礼盒,送给自己关心的人既美化了生活,提高了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又让学生感悟到美术与生活,美术与自然的系。

《箱板上的新发现》一课也是如此。一开始学生不知道箱板为何物,但老师出示实物,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快递箱子吗?”“我们家有的是”“这种东西能干什么?”“难看死了”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教师将箱板一转,露出了后面精心制作的作品,学生们立刻“哇”声一片。哈哈,这就是箱板上的新发现啊!引出课题的同时,也告诉孩子们,看似无用之物只要赋予巧思,也能让它焕发新的生命。不同于单纯的说教,真实的变化就在眼前孩子们感受到了审美创造的魅力,日后也必将贯彻下去,时时处处存在一发现美、制造美的心灵

书上写到:“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我也相信,教育是滴水穿石的力量,只有长期、点滴渗透德育,学生才会如向着阳光的花,勃勃生长,心无旁骛